黄土高原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

被引:168
|
作者
刘国彬 [1 ,2 ]
上官周平 [1 ,2 ]
姚文艺 [3 ]
杨勤科 [4 ]
赵敏娟 [2 ]
党小虎 [5 ]
郭明航 [1 ,2 ]
王国梁 [1 ,2 ]
王兵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4] 西北大学
[5] 西安科技大学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草);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7.01.002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在该地区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建设等均起到了良好作用。为全面评价该地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以野外站不同尺度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长期研究为基础,利用多种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地块—小流域—行政区和典型生态工程—典型样区—侵蚀和地貌区等不同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河流径流和输沙量动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范围明显缩小、水土流失程度显著减轻,区域生态状况向良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局部地段(如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治理形势依然严峻。据此,从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重点、监督和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该地区生态工程后期建设的方向和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黄河主要来沙区林草植被变化及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机制
    刘晓燕
    杨胜天
    李晓宇
    周旭
    罗娅
    党素珍
    [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5, (10) : 1052 - 1059
  • [2] 水土保持对黄河输沙量的影响
    李敏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 (06) : 23 - 29
  • [3]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其与降雨、植被变化的响应(英文)
    孙文义
    邵全琴
    刘纪远
    [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3, 23 (06) : 1091 - 1106
  • [4] 黄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及其趋势预测
    姚文艺
    冉大川
    陈江南
    [J].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05) : 607 - 616
  • [5] 中国水土保持[M]. 科学出版社 , 唐克丽等编著, 2004
  • [6] Optimization of plant coverage in relation to water balance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 Wei Fu,Mingbin Huang,Jacques Gallichand,Mingan Shao.Geoderma . 2011
  • [7]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on dried soil layers in different climatic region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 Yunqiang Wang,Ming’an Shao,Yuanjun Zhu,Zhipeng Liu.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 20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