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

被引:348
|
作者
盛松成 [1 ]
吴培新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 
[2]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关键词
VAR模型; 实证检验;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传导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两个中介目标调控不同的领域:信贷规模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是我国央行的一种现实选择,央行也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上述结论对于货币政策实践是有意义的,表明我们更应关注信贷规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来调控经济。当然,这种货币传导模式存在缺陷,只是阶段性地起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模式来看,要采用包含更多信息的利率作为政策中介,其前提条件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5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 [11]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夏斌
    廖强
    [J]. 经济研究, 2001, (08) : 33 - 43
  • [12] 疏通传导渠道 改善金融结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张曙光
    [J]. 管理世界, 2001, (02) : 8 - 20+202
  • [13] John B. Taylor.The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 Empirical Framework[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1995
  • [14] Anil K. Kashyap,Jeremy C. Stein,David W. Wilcox.Monetary Policy and Credit Conditions: Evidence from the Compo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3
  • [15] Ben S. Bernanke,Alan S. Blinder.The Federal Funds Rate and 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
  • [16] Ben S. Bernanke,Alan S. Blinder.Credit, 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
  • [17] James Tobin,William C. Brainard.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Control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
  • [18] 戴根有主编.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 [19] Mishkin, Frederic S.The Channels of Monetary Transmission: Lessons For Monetary Policy[K].NBER Working Paper,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