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及空间分布分析

被引:34
作者
张爱琴 [1 ,2 ]
薛碧薇 [1 ]
张海超 [1 ]
机构
[1] 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中北大学军民融合与科技创新中心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空间分布; 耦合协调; 科技创新;
D O I
10.16011/j.cnki.jjwt.2021.06.014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省域创新生态系统打造的关键不仅在于创新要素的健全,更在于创新生态多个子系统之间形成卓有成效的耦合协调机制。从创新活动动态视角将创新生态系统分为运作、研发、支持、环境四个子系统,构建创新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测度我国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对2018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开展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均呈稳定上升趋势,其中创新运作子系统发展势头良好,进步空间大,创新支持子系统发展水平较弱;创新生态系统耦合协调性显著提升,2016年达到轻度协调状态,但协调值仍然较低,加强创新运作子系统的发展能显著提升系统耦合协调性;从空间分布看,2018年各省域耦合协调水平地区差距较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沿海好于内陆的现状,江苏、广东、北京三地领先全国其他省份。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共生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观测——基于TOPSIS生态位评估投影模型的时空特征分析 [J].
李晓娣 ;
张小燕 ;
尹士 .
运筹与管理, 2020, 29 (06) :198-209
[2]   如何构筑多元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动能转换?——以黑龙江省为例的实证分析 [J].
薛澜 ;
姜李丹 ;
余振 .
中国软科学, 2020, (05) :23-31
[3]   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理及效果评价 [J].
王德起 ;
何皛彦 ;
吴件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0) :53-61
[4]   基于创新政策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评估研究 [J].
刘兰剑 ;
项丽琳 ;
夏青 .
科研管理, 2020, 41 (05) :1-9
[5]   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分类评价 [J].
张小燕 ;
李晓娣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12) :126-135
[6]   江苏省金融集聚、区域创新和生态效率时空耦合协调 [J].
庞庆华 ;
周未沫 ;
李铭珍 .
华东经济管理, 2020, 34 (05) :33-41
[7]   我国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及时空特征分析 [J].
迟景明 ;
李奇峰 .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 (03) :15-25
[8]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研究 [J].
王楠 ;
刘萱 ;
王宏伟 .
技术经济, 2020, 39 (02) :99-106
[9]   中国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科技人才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演化研究 [J].
姚建建 ;
门金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20, (05) :28-36
[10]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创新四螺旋视角 [J].
吴菲菲 ;
童奕铭 ;
黄鲁成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 (05) :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