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京津贫困带的时空演变与形成机理

被引:21
作者
何仁伟 [1 ]
樊杰 [2 ]
李光勤 [3 ,4 ]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调查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4]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关键词
农村贫困; 扶贫与脱贫; 农民人均纯收入; 时空演变; 形成机理; 环京津贫困带;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8.06.001
中图分类号
F126 [人民生活状况];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反映农村贫困的指标,时间跨度为1980—2015年,采取统计分析法和GIS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环京津贫困带农村贫困的时空演变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差异非常显著,绝对差异呈持续上升趋势,相对差异阶段性、波动变化特征明显。自然地理环境禀赋和经济社会资源禀赋是贫困带与京津远郊区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相对差异演变特征与宏观扶贫政策和贫困带的相关政策体制具有较强的耦合性。(2)京津冀县域各年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和天津地区,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环京津贫困带。1980—2003年,贫困带低值空间集聚由弱变强,该时段京津地区对贫困带经济溢出效应为负;2003—2015年,贫困带的空间聚焦效应有所减弱,该时段京津地区对贫困带经济溢出效应为正。最后,简单探讨了贫困带脱贫的路径与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河北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气候评估技术研究.[D].陈秀峰.兰州大学.2010, 02
[2]   环京津贫困带金融扶贫模式 [J].
陈建华 .
中国金融, 2017, (05) :71-73
[3]   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精准扶贫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J].
何仁伟 ;
李光勤 ;
刘运伟 ;
李立娜 ;
方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2) :182-192
[4]   环京津贫困带生态—贫困耦合关系困境的博弈分析 [J].
殷阿娜 ;
邓思远 .
当代经济管理, 2017, 39 (03) :57-62
[5]   中国扶贫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J].
杨宜勇 ;
吴香雪 .
中国人口科学, 2016, (05) :2-12+126
[6]   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研究 [J].
马玉芳 ;
沙景华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 18 (04) :34-40
[7]   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的区域模式与可持续途径 [J].
李裕瑞 ;
曹智 ;
郑小玉 ;
刘彦随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279-288
[8]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J].
刘彦随 ;
周扬 ;
刘继来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03) :269-278
[9]   环京津贫困带旅游扶贫困境分析——基于旅游产业链的视角 [J].
王淑娟 ;
李国庆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5, 36 (06) :121-124
[10]   环京津贫困带减贫策略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分析 [J].
赵弘 ;
何芬 ;
李真 .
北京社会科学, 2015, (09)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