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被引:379
|
作者
刘彦随 [1 ,2 ]
周扬 [1 ,2 ]
刘继来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不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农村贫困化; 地域分异特征; 孤岛效应; 精准扶贫; 减贫战略; 中国;
D O 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6.03.001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政府主导推动减贫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扶贫开发的理论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目前中国仍有7 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文章深入剖析了新时期中国农村贫困化基本特征,揭示了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规律,探明了农村贫困化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科学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与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当前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现象突出;农村贫困人口逐渐向我国中西部深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集聚,具有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区(片)等多级并存的组织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胡焕庸线"西北部、东南部贫困人口的比重分别占16.4%、83.6%;自然环境恶劣、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区域发展不均衡及前期扶贫开发政策精准性不够等,是中国农村持续贫困的主要症结。如期实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亟需扶贫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科学推进精准扶贫战略。
引用
收藏
页码:269 / 2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