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协同:华夏文明传播的范式及其功能展演

被引:17
作者
谢清果
林凯
机构
[1]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礼乐协同; 华夏文明; 传播范式; 情感传播; 思想灌输;
D O I
10.14086/j.cnki.xwycbpl.2018.06.00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礼和乐作为华夏文明传播的两种符号形式,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礼和乐地位是等同的,它们需要相互协调,合作运转。礼要有乐配合,乐要有礼引导,二者在协同运作中准确而有效地传递着"仁义"等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而传播和践行礼乐协同所传递的这些核心思想的关键在于人,因此礼乐协同运作中突出了对人的情感(尤其是道德情感)诉求,通过对个体情感的激发,以促进人际间情感的互动,进而在礼乐协同的规范和引导下实现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的灌输和内化,达到对人的教化,塑造一个具有德性的人格,由此展现礼乐协同的情感传播特质和内在运作机制。更为重要的是,礼乐协同以情感为媒介将社会各阶层凝聚在一起,传承中华文化,实现社会大众的情感共鸣,构筑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推进华夏文明传播的实践,展现特殊的社会功能。礼乐协同是华夏文明传播的一种范式,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彰显了华夏文明的可沟通性和开放包容的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1]  
大学 中庸.[M].王国轩.中华书局.2016,
[12]  
礼记·孝经译注.[M].贾德永.上海三联书店.2012,
[13]  
互动仪式链.[M].(美) 柯林斯 (Collins;R.) ; 著.商务印书馆.2011,
[14]  
中国情感文明变迁60年.[M].郭景萍; 著.人民出版社.2010,
[15]  
心传.[M].陈嬿如; 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16]  
和实生物.[M].赵晶晶; 编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7]  
情感与理性.[M].蒙培元;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8]  
原始社会结构与功能.[M].(英) 布朗;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9]  
中国历史中的情感文化.[M].(意) 史华罗; 著.商务印书馆.2008,
[20]  
情感社会学.[M].郭景萍;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