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趋势估计

被引:21
|
作者
王铮 [1 ,2 ]
刘晓 [1 ]
朱永彬 [2 ]
黄蕊 [1 ]
机构
[1] 不详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能源消费量; 碳排放; 碳汇; 京津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估计了京、津、冀地区2009-2050年的能源碳排放量、水泥工艺碳排放量和森林碳汇量,计算了区域总的碳排放量和净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京、津、冀地区碳排放量都呈现先升后降的Kuznets趋势,森林年碳汇量对碳排放降低影响不明显;2)在自由排放条件下,北京、天津均在2030年前达到碳排放高峰期,河北省及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高峰将延迟到2039年;3)在2050年前,北京、天津年碳汇量将有所降低,河北年碳汇量则上升。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Estimation of provincial forest carbon sink capacities in Chinese mainland[J]. MA XiaoZhe1,3 & WANG Zheng1,2* 1ECNU, Key Laboratory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2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3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Henan Academy of Sciences, Zhengzhou 450052,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1(09)
  • [2] 最优增长路径下的中国碳排放估计
    王铮
    朱永彬
    刘昌新
    马晓哲
    [J]. 地理学报, 2010, 65 (12) : 1559 - 1568
  • [3] 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
    张雷
    黄园淅
    李艳梅
    程晓凌
    [J].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 211 - 217
  • [4] 2050年大气CO2浓度控制:各国排放权计算
    丁仲礼
    段晓男
    葛全胜
    张志强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 1009 - 1027
  • [5]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
    孙铁山
    李国平
    卢明华
    [J].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 956 - 966
  • [6]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朱永彬
    王铮
    庞丽
    王丽娟
    邹秀萍
    [J]. 地理学报, 2009, 64 (08) : 935 - 944
  • [7] 水泥生产过程CO2减排潜力分析
    崔素萍
    刘伟
    [J]. 中国水泥, 2008, (04) : 57 - 59
  • [8]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王铮
    朱永彬
    [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2) : 109 - 115
  • [9]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
    张军
    吴桂英
    张吉鹏
    [J]. 经济研究, 2004, (10) : 35 - 44
  • [10] 水泥生产工艺计算手册[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王君伟,李祖尚编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