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传统”之“抖”:非遗的短视频传播

被引:16
|
作者
刘依
机构
[1]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短视频; 抖擞传统; 空间; 向生而在; “抖”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非遗"自进入后工业时代,其保护和传承一般都给人严肃而沉重的印象,相比之下,以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传播反而显得简单,显得"抖"。UGC与PGC空间对集体记忆的转移、声音对叙事空白的弥合、短视频的去程式化乃是"非遗"应空间转换需要与短视频传播产生的多层面联系。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非遗的历史和现状,就会认识到"抖"用亚文化来调和现实,用口语、腹语和互动来整饬理智,用现场的变调中和情感的"僭越"与"对抗",是当代"非遗"自觉的情感追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从微时代到APP:后—后现代美学的互空间性
    高小康
    [J]. 文艺研究, 2016, (02) : 5 - 12
  • [2] 无场所的记忆
    埃米里奥·马丁内斯·古铁雷斯
    冯黛梅
    [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2, 29 (03) : 26 - 37+5+8
  • [3] 面目可憎[M]. 商务印书馆 , 赵世瑜, 2019
  • [4] 恋地情结[M]. 商务印书馆 , 段义孚, 2018
  • [5] 加速[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罗萨, 2015
  • [6] 记忆之场[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诺拉, 2015
  • [7] 张道一选集[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张道一, 2009
  • [8] 钟敬文自选集[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钟敬文, 2008
  • [9] 后现代性及其缺憾[M]. 学林出版社 , (英)齐格蒙·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2
  • [10] 万历野获编[M]. 中华书局 , (明)沈德符,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