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时代到APP:后—后现代美学的互空间性

被引:11
|
作者
高小康
机构
[1] 南京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网下; 日常生活审美化; APP; 应用程序; 应用软件; 分形; 审美呈现; 碎片化; 空间性; 后现代; 互渗; 微时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3-0 [美学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信息量的过度密集和超级局域网化的宏观背景下,以微博、微信传播为表征的"微时代"已导致"自媒体"想象的终结,"微传播"成为应用程序终端(APP)主导的传播,媒介成为消费和服务供应。从"微社交"到APp,是一个数字语义空间的实体化进程。智能应用节点对互联网社区的互渗形成自组织的分形"微空间"。微空间的并置互渗或"互空间性"造成了多元互渗与分享的美学,意味着后现代主体间性转向后一后现代"互空间性"的介入与分享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