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控制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分析

被引:38
作者
薛亦峰 [1 ,2 ]
闫静 [1 ,2 ]
魏小强 [3 ]
机构
[1]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燃煤; 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 一次PM2.5; ADMS-Urban模型;
D O I
10.13198/j.issn.1001-6929.2014.03.05
中图分类号
X511 [气相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根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北京市将继续调整能源结构,新建天然气热电中心替代燃煤发电,并且进行工业锅炉煤改气、居民供暖煤改电、远郊区炊事用气改造等措施,以减少煤炭的使用量.采用自下而上的排放因子法,估算减少燃煤所产生大气污染物(TSP、PM10、一次PM2.5、SO2、NO x及VOC)的减排量,并利用ADMS-Urban模型模拟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结果表明:①2015年北京市煤炭控制在1 500×104t以内,测算的煤炭减量为863.38×104t,TSP、PM10、一次PM2.5、SO2、NO x和VOC的减排量分别为2 580.17、2 032.94、1 183.53、6 265.30、7 220.90和1 058.44 t.②各污染物减排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包括石景山、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等,上述区域对TSP、PM10、一次PM2.5、SO2、NO x和VOC削减贡献分别达到78.3%、81.5%、82.7%、85.2%、83.0%和49.9%.③ADMS-Urban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减少燃煤可使环境空气中ρ(TSP)、ρ(PM10)、ρ(一次PM2.5)、ρ(SO2)、ρ(NO x)和ρ(VOC)分别降低0.55~12.74、0.44~10.78、0.27~6.77、0.78~17.31、1.67~43.48和0.17~12.07μgm3.
引用
收藏
页码:253 / 2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北京2011年10月连续灰霾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初探 [J].
高健 ;
张岳翀 ;
王淑兰 ;
柴发合 ;
陈义珍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25 (11) :1201-1207
[2]   成渝经济区火电发展的大气环境影响 [J].
易鹏 ;
段宁 ;
许亚宣 ;
于华通 .
环境科学研究, 2012, (10) :1107-1114
[3]   利用SCR法控制燃煤电站NOX的排放 [J].
介立勋 ;
赵振宁 .
华北电力技术, 2007, (01) :35-37
[4]   重庆市煤改气运行效果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 [J].
欧春华 ;
李蜀庆 ;
孙建华 ;
宋福忠 .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04, (02) :93-98
[5]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D].吴晓璐.复旦大学.2009, 12
[6]  
北京统计年鉴.[M].北京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7]  
大气环境化学.[M].唐孝炎; 张远航; 邵敏;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  
Spatially-varying surface roughness and ground-level air quality in an operational dispersion model.[J].M.J. Barnes;T.K. Brade;A.R. MacKenzie;J.D. Whyatt;D.J. Carruthers;J. Stocker;X. Cai;C.N. Hewitt.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14,
[9]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source apportionment of PM<sub>2.5</sub> in Beijing: seasonal perspective.[J].R. Zhang;J. Jing;J. Tao;S.-C. Hsu;G. Wang;J. Cao;C. S. L. Lee;L. Zhu;Z. Chen;Y. Zhao;Z. Shen.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2013, 14
[10]  
Emission inventory of primary pollutants and chemical speciation in 2010 fo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China.[J].Xiao Fu;Shuxiao Wang;Bin Zhao;Jia Xing;Zhen Cheng;Huan Liu;Jiming Hao.Atmospheric Environment.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