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耦合协调性及其空间格局

被引:48
作者
倪维秋 [1 ,2 ]
机构
[1]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
[2]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耦合协调性; 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社会效益;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 空间格局; 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在构建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并对比长三角、珠三角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性及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珠三角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居于首位,长三角经济、社会效益大于京津冀,生态效益低于京津冀;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比重最高,部分城市经济效益存在滞后性;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为拮抗与低水平耦合等级,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强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耦合较弱;长三角耦合高值区位于以上海、无锡与苏州、南京为核心的圈层地域,南翼耦合性较低;珠三角呈"中心—外围"的耦合递减格局;京津冀中京津为耦合高值区,张家口与承德耦合度最弱;除深圳、上海外的其余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为失调等级,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强于经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较弱;长三角协调高值区呈以上海为中心、南京为副中心的分布格局;珠三角以江门与肇庆、惠州为核心的协调低值区分列在以深圳为核心、广州为副中心的高值区两侧;京津冀协调的不均衡格局显著,张家口、承德、唐山协调性较差。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变异系数TOPSIS法的咸岳九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研究 [J].
宋成舜 ;
熊征 ;
匡兵 ;
柯新利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 32 (03) :95-103
[2]   西北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J].
张超 ;
李丁 ;
魏秀梅 ;
张洁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51 (02) :173-179
[3]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耦合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J].
熊征 ;
谈兵 ;
宋成舜 ;
翟文侠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5, (02) :278-283
[4]   基于变异系数TOPSIS法的土地利用效益测度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J].
宋成舜 ;
谈兵 ;
韩冰华 ;
柯新利 .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22 (01) :286-291
[5]   城郊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动态耦合关系——以武汉市远城区为例 [J].
张光宏 ;
马艳 .
农业技术经济, 2014, (11) :14-20
[6]   川中丘陵县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耦合协调格局分析 [J].
李启权 ;
张新 ;
高雪松 ;
王昌全 ;
曾敏 ;
李冰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01) :97-102
[7]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 [J].
张明斗 ;
莫冬燕 .
资源科学, 2014, 36 (01) :8-16
[8]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咸宁市为例 [J].
宋成舜 ;
谈兵 ;
黄莉敏 ;
柯新利 ;
匡兵 .
土壤, 2013, 45 (04) :746-751
[9]   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席娟 ;
张毅 ;
杨小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7 (01) :117-123
[10]   哈尔滨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 [J].
王伟娜 ;
宋戈 ;
孙丽娜 .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 (02)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