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9
作者
时连强
夏小明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淤泥质海岸; 侵蚀; 综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1 [海岸地貌];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系统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的新进展,着重对现代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北岸以及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侵蚀状况、机理、模式模型、灾害评价及防护对策等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今后我国淤泥质海岸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加强对非周期性事件的野外现场观测及作用评估,加强侵蚀因素的定量研究,提高岸线判别精度,完善并推广数值计算模式模型,加强侵蚀灾害的综合评价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7 条
[21]   布容法则及其在中国海岸上的应用 [J].
李从先 ;
王平 ;
范代读 ;
邓兵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1) :87-91
[22]   GIS支持下的黄河口近期淤、蚀动态研究 [J].
赵庚星 ;
张万清 ;
李玉环 ;
陈乐增 .
地理科学, 1999, (05) :442-445
[23]   海岸侵蚀灾害评估方法探讨 [J].
王文海 ;
吴桑云 ;
陈雪英 .
自然灾害学报, 1999, (01) :71-77
[24]   长江三角洲海岸剖面闭合深度的研究——Bruun法则及其应用的基本问题 [J].
陈西庆 ;
陈吉余 .
地理学报, 1998, (04) :37-45
[25]   黄河三角洲北部海岸水下岸坡蚀退过程及主要特征 [J].
周永青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3) :80-85
[26]   海岸侵蚀的解析模式 [J].
庄克琳 ;
庄振业 ;
李广雪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2) :98-103
[27]   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长周期波动的初步研究 [J].
徐钢 ;
陈吉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4) :64-71
[28]   南汇──奉贤杭州湾北岸岸滩水下岸坡三维EOF分析 [J].
龙胜平 ;
金庆祥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69-76
[29]   海平面上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评价研究 [J].
孙清 ;
张玉淑 ;
胡恩和 ;
吕春花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7, (01) :59-65
[30]   海底地形演变模型初探 [J].
孙亚梅 ;
任建武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7, (01) :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