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耦合强度——协同创新中心的视角

被引:11
作者
盛永祥 [1 ]
周潇 [2 ]
吴洁 [1 ]
胡恩华 [2 ]
机构
[1]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创新; 网络; 协同创新中心; 耦合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1201 ; 1204 ;
摘要
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为切入点,构建了协同创新网络的匹配能力、转移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三个度量指标,提出了一个综合指标反映企业方和学研方之间的耦合强度;比较了网络结构的不同变化对耦合强度的影响差异;并通过波动方法验证了指标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协同创新中心内公共边的增加使耦合强度呈指数爆炸式增长,与增加中心内、外部人员之间的联系相比,增加中心内部人员之间的联系可更有效地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耦合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The Group Dynamic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Collaborating with Multiple Partners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 [J].
Davis, Jason P. .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16, 61 (04) :621-661
[12]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enter: A Case Study in Brazil.[J].Luan Carlos Santos Silva;João Luiz Kovaleski;Silvia Gaia;Manon Garcia;Pedro Paulo de Andrade Júnior.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Strategy.2013, 2
[13]   Impacts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industry: evidence from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 [J].
Feller, I ;
Ailes, CP ;
Roessner, JD .
RESEARCH POLICY, 2002, 31 (03) :457-474
[14]   Across the great divide: Knowledge creation and transfer between practitioners and academics [J].
Rynes, SL ;
Bartunek, JM ;
Daft, RL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44 (02) :340-355
[15]  
复杂网络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D].郝军军.上海大学.2012, 03
[16]   基于无标度网络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模式 [J].
张瑜 ;
菅利荣 ;
皮宗平 ;
罗茜 .
系统工程 , 2013, (05) :54-59
[17]   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 [J].
陈劲 .
科学学研究, 2011, 29 (12) :1762-1763
[18]   产学研合作组织耦合互动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J].
李成龙 ;
秦泽峰 .
科学管理研究 , 2011, (02) :100-103
[19]   技术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形成的三状态模型研究——基于企业间关系耦合的分析 [J].
贾卫峰 ;
党兴华 .
科学学研究, 2010, 28 (11) :1750-1757
[20]   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 [J].
解学梅 .
管理科学学报, 2010, 13 (08) :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