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寻求:中国教育哲学的自我认同

被引:10
作者
高伟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现代性; 自我认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2 [教育哲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自近代以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在思想形态上是一个不断确立现代性并超越现代性的过程,本质上也是中国教育哲学不断寻求并确立自我的过程。中国教育哲学现代性的曲折展开,是与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国在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地位、中国具体的教育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特定的时空与实践综合作用的产物。正是在建构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中,中国教育哲学明确了其任务和发展方向,确立了其自我认同。中国教育哲学的自我认同在不断确立并超越现代性的三个维度上表现为两重纠缠:多元现代性与现代性批判的双重变奏、内生性与外源性的双重张力、学科特色与形塑气象的双重主题。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教育哲学的基本任务仍将是持续、深入地走向多元现代性。多元现代性、中国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体系等问题仍将是教育哲学现代性研究的焦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初创及其贡献 [J].
冯建军 .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0, (01) :1-11+126
[2]   中国教育哲学百年发展中的问题审思——兼议中国特色教育哲学的构建 [J].
冯建军 .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09) :46-52
[4]   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事实和理论假设 [J].
何传启 .
教育学术月刊, 2013, (08) :3-8
[5]   试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J].
顾明远 .
教育研究, 2012, 33 (09) :4-10+26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哲学与时代的互动 [J].
迟艳杰 ;
陆有铨 .
教育研究, 2011, 32 (05) :3-10+62
[8]   中国教育哲学的世纪回顾与展望 [J].
陆有铨 ;
迟艳杰 .
教育研究, 2003, (07) :3-10
[9]   再谈中国教育哲学 [J].
黄济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 (04) :16-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