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诈骗罪的实质性界限

被引:9
|
作者
桥爪隆 [1 ]
王昭武 [2 ]
机构
[1] 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
[2] 云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诈骗罪; 重要事项; 信用卡交易; 不法原因给付; 证明文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诈骗罪是被害人就"作为交付之判断基础的重要事项"受到欺骗,基于错误而交付财物的犯罪。因此,我们可以从欺骗内容是否属于"重要事项"的角度而非是否发生了经济性损害的角度来探讨诈骗罪的实质性界限:(1)不正当地使用自己名义的信用卡的,有可能以信用卡公司作为财产上的损害的被害人,认定成立第2款诈骗罪,但不正当地使用他人名义的信用卡的,原则上应该成立诈骗罪;(2)在不法原因给付的场合,个人纯粹出于私人动机处分财物的,即便处分目的属于不法原因给付,如果这种目的对被害人而言在主观上属于"重要事项",就可以成立诈骗罪;(3)通过伪构资格或者名义而非法取得证明文书的,作为判断是否成立诈骗罪的标准,除了文书的性质之外,还有必要一并考虑被害人的交付意图或者目的;(4)虽然实施了欺骗行为,但按照社会一般观念,能够被评价为,结果没有被实质性改变的,就否定成立诈骗罪。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20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论诈骗罪的欺骗行为
    桥爪隆
    王昭武
    [J].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0, 4 (01) : 170 - 185
  • [2] 判批 .2 深町晋也. 論究ジュリスト . 2015
  • [3] 刑法判例百選 .2 松原芳博. 有斐閣 . 2014
  • [4] 詐欺罪の基本的諸問題 .2 齋藤信治. 中央大学法学新報 . 1997
  • [5] 《現金がなくてもイイんです!-クレジットカードの不正使用[その1]》 .2 内田幸隆. 法学セミナー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