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文化:从习得性无助到“自我反讽”

被引:74
作者
杜骏飞
机构
[1]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丧文化; 习得性无助; 亚文化光谱; 归因; 自我反讽;
D O 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17.09.022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网络流行的"丧文化"具有习得性无助理论所阐释的表征,其心理诱因则来自生存环境和生活压力。除了颓废、麻木之外,"丧文化"同时也具有更为复杂的"亚文化光谱",蕴藏着自我强化、狂欢、戏谑、抗议、消解、反思、自我否定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丧文化也呈现了"反讽"的形态与功能,并把反讽指向了自身,形成了独特的"自我反讽",从而成为当代青年阶层网络文化的公约数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学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现象及对策分析 [J].
张捷 .
英语广场, 2016, (04) :109-110
[2]   新词探讨:回声室效应 [J].
胡泳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5, 22 (06) :109-115
[3]   护理学生生物化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的归因与预防、转化策略 [J].
张昊 ;
朱舜 ;
陈婧 .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 (15) :2388-2390
[4]   “习得性无助”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思考 [J].
赵瑞雪 .
高等农业教育, 2011, (05) :35-36+67
[5]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再析 [J].
周国韬 .
心理科学, 1994, (05) :297-301
[6]  
新批评[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赵毅衡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