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的创意:电子游戏的美术劳动

被引:4
作者
黄佩 [1 ,2 ]
杨丰源 [1 ]
机构
[1]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2]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弹性; 弹性专业化; 劳动过程; 美术劳动;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18.05.005
中图分类号
G899 [其他文体活动];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本文以信息社会的"弹性"为历史背景,梳理了电子游戏与弹性生产、创意产业与弹性专业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电子游戏的美术劳动为研究对象,选取5名具有不同经历的游戏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从美术劳动市场、企业劳动组织、个体劳动认同三个方面入手,考察当下电子游戏的美术劳动过程与"弹性"生产如何互动并产生影响。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随着中国电子游戏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角色的变化,电子游戏的创意劳动会变得更加具有弹性,这种弹性体现的是创意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博弈;创意劳动在服从资本盈利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弹性协作获得一定的自主空间;个体创意劳动者会强化自身的网络协同能力,"多技能、边学边做"这些和弹性相匹配的理念会成为个体劳动者自觉服从的目标,他们会从竞争、流动、协作等层面认同创意劳动。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7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后福特制生产方式与当代生产社会化的新发展 [J].
李海飞 ;
王海潮 .
改革与战略, 2017, 33 (03) :148-151
[2]   术语溯源与理论阐释:创意、创意产业 [J].
赵立诺 .
创作与评论, 2014, (22) :89-92
[3]   游戏产品设计是如何影响游戏美术风格的 [J].
陈卓 .
设计, 2014, (01) :167-168
[4]   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创意劳动概念解析 [J].
李喆 .
经济学家, 2009, (03) :74-80
[6]   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创新环境 [J].
盖文启 .
学术研究, 2002, (01) :60-63
[7]  
网络游戏行业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研究[D]. 张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8]  
文化产业[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大卫·赫斯蒙德夫, 2016
[9]  
信息社会理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英) 韦伯斯特 (Webster, 2011
[10]  
Glamor Above, Precarity Below: Immaterial Labor in the Video Game Industry[J] . Ergin Bulut.Critical Studies in Media Communication . 20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