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被引:156
|
作者
任志远
黄青
李晶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区域生态安全; 动态变化; 空间差异; 定量分析; 陕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4 [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生态压力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和生态安全等级划分体系,以及不同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据此对1986 ̄2002年陕西省三大自然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①各地区生态承载力均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差异明显,陕北黄土高原最快,陕南秦巴山区最慢,关中渭河盆地居中;②各地区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增加幅度大小不一,由小到大依次为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盆地、陕南秦巴山区;③1986 ̄2002年生态压力指数:陕北黄土高原从0.44增加到0.91,增加幅度0.47;关中渭河盆地从0.75增长为1.20,增长幅度为0.45;陕南秦巴山区从0.19增长为0.22,增长幅度为0.03。年平均压力指数关中渭河盆地最大,是陕南秦巴山区的5.37倍,是陕北黄土高原的1.30倍;④各区生态安全状况:陕南秦巴山区处安全状态;关中渭河盆地已严重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陕北黄土高原处于临界状态,压力指数增长最快。
引用
收藏
页码:597 / 60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测评
    任志远
    李晶
    [J]. 地理学报, 2003, (04) : 503 - 511
  • [2] 论生态安全
    陈国阶
    [J]. 重庆环境科学, 2002, (03) : 1 - 3+18
  • [3]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肖笃宁
    陈文波
    郭福良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 354 - 358
  • [4]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左伟
    王桥
    王文杰
    刘建军
    杨一鹏
    不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2, (01) : 67 - 71
  • [5] 生态足迹理论在我国干旱区的应用与探讨——以新疆为例
    陈东景
    徐中民
    [J]. 干旱区地理, 2001, (04) : 305 - 309
  • [6]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李金海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 (03) : 78 - 80
  • [7]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徐中民
    程国栋
    张志强
    [J]. 生态学报, 2001, (09) : 1484 - 1493
  • [8]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张志强
    徐中民
    程国栋
    陈东景
    [J]. 地理学报, 2001, (05) : 598 - 609
  • [9] 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以陕西秦岭山地为例
    刘彦随
    [J]. 地理学报, 2001, (04) : 426 - 436
  • [10]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
    张志强
    徐中民
    程国栋
    [J]. 生态经济, 2000, (10) : 8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