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利空间的形成:对城管违建执法困境的分析

被引:14
作者
刘磊 [1 ]
王会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2]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关键词
谋利型违建; 违建执法; 谋利空间; 治理机制; 灰色利益;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15.04.015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103 ;
摘要
违法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并形成突出的执法困境,而谋利型违建是违法建设问题中最为突出的一种类型。本文基于在整合主义进路的下研究违建执法困境问题,通过分析在特定的治理机制下,执法过程中的执法主体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具体互动过程,考察其中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关系,侧重揭示违建执法过程中处于灰色地带的违法建设谋利空间的形成机制,探究其与违建治理困境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发现,谋利型违建的普遍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存在诸多灰色利益空间的表现。当前的违建治理机制是中国当前"上下分治"体制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谋利型违建的治理过程实际上成为利益调节过程,而非单纯地执法问题。如何处理和协调违建执法困境中的谋利空间问题,依然会是违建执法的核心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城镇规划区违建执法困境及其解释——国家能力的视角 [J].
陈柏峰 .
法学研究, 2015, 37 (01) :20-38
[2]   论基层运动型治理——兼与周雪光等商榷 [J].
欧阳静 .
开放时代, 2014, (06) :180-190+9
[3]   中国土地执法摇摆现象及其解释 [J].
何艳玲 .
法学研究, 2013, 35 (06) :61-72
[5]   不可退出的谈判:对中国科层组织“有效治理”现象的一种解释 [J].
何艳玲 ;
汪广龙 .
管理世界, 2012, (12) :61-72
[6]   土地发展权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前景 [J].
陈柏峰 .
法学研究, 2012, 34 (04) :99-114
[7]   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与合法性——对周雪光、冯仕政二文的再思考 [J].
蔡禾 .
开放时代, 2012, (02) :135-143
[8]   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探究 [J].
陈柏峰 .
社会, 2011, 31 (01) :223-241
[9]   中国上下分治的治理体制及其稳定机制 [J].
曹正汉 .
社会学研究, 2011, 25 (01) :1-40+243
[10]   近30年中国地方政府的改革与变化:治理的视角 [J].
杨雪冬 .
社会科学, 2008, (12) :4-1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