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规则蕴含的权利——以分析法学的权利理论为视角

被引:30
作者
吕炳斌
机构
[1]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 个人信息保护; 个人信息权; 分析法学; 权利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分析法学的权利理论中,权利和义务的关联性原理得到了普遍认可。当然,这种关联性也存在例外。不存在对应权利的义务类型可被归纳为"对世义务"。《民法典》第1035条第1款第1项是一个义务性规则,确立了个人信息处理者在通常情况下征得自然人或其监护人同意的义务。该义务具有明确的相对人,不属于"对世义务",应存在对应的权利,即信息主体对同意与否的决定权。《民法典》第1037条更是采用授权性规则的立法表达,赋予了自然人查阅、复制、更正、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可见,我国《民法典》虽然没有明确使用"个人信息权"一词,但在个人信息保护规则中已经存在具体的权利内容。《民法典》分别使用义务性规则和授权性规则的立法表达,有其合理性和重要意义。我国正在制定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拟设专章规定"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其中明示的权利有着《民法典》上的渊源,在性质上具有私权属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Property, privacy, and personal data [J].
Schwartz, PM .
HARVARD LAW REVIEW, 2004, 117 (07) :2055-2128
[3]   论《民法典》中债总规范的识别与适用 [J].
翟远见 .
比较法研究, 2020, (04) :107-119
[4]   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定位 [J].
周汉华 .
法商研究, 2020, 37 (03) :44-56
[5]   个人信息收集:告知同意原则适用的限制 [J].
张新宝 .
比较法研究, 2019, (06) :1-20
[6]   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J].
程啸 .
中国法学, 2019, (04) :26-43
[7]   个人信息对价化及其基本制度构建 [J].
郑观 .
中外法学, 2019, 31 (02) :477-498
[8]   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逻辑结构的特点与问题 [J].
杨立新 .
东方法学, 2019, (02) :4-15
[9]   论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分离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19, (01) :224-243
[10]   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J].
丁晓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6) :19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