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编纂视野下的个人信息保护

被引:254
作者
程啸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民法典编纂; 个人信息保护; 人格权编; 隐私权;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4.002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对个人信息应采取公法与私法并重的综合性保护方法。我国民法典规定个人信息保护,不仅奠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正当性基础,也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自然人对个人信息并不享有绝对权和支配权,而只享有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该利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防止因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泄露、买卖或利用进而导致人身财产权益遭受侵害或人格尊严、个人自由受到损害的利益。只有行为人违反保护性法律侵害个人信息时,才产生侵害个人信息的侵权责任。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应区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并进一步完善侵害个人信息的民事责任规定,如归责原则、因果关系、损害的认定、减免责事由、责任承担方式等。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43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民法总则》个人信息保护条文研究 [J].
张新宝 .
中外法学, 2019, 31 (01) :54-75
[2]   论人格权请求权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分离 [J].
王利明 .
中国法学, 2019, (01) :224-243
[3]   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J].
丁晓东 .
法学研究, 2018, 40 (06) :194-206
[4]   个人信息的侵权法保护 [J].
叶名怡 .
法学研究, 2018, 40 (04) :83-102
[5]   论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的区分与衔接 [J].
王利明 .
比较法研究, 2018, (02) :1-11
[6]   论大数据时代的个人数据权利 [J].
程啸 .
中国社会科学, 2018, (03) :102-122+207
[7]   个人信息:法益抑或民事权利——对《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的“个人信息”之解读 [J].
杨立新 .
法学论坛, 2018, 33 (01) :34-45
[9]   《民法总则》“民事权利章”的得与失 [J].
叶金强 .
中外法学, 2017, 29 (03) :645-655
[10]   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应对 [J].
徐明 .
中国法学, 2017, (01) :13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