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10
作者
林萍 [1 ,2 ,3 ]
解一涵 [2 ]
魏静 [1 ,2 ]
机构
[1]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现代信息服务业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2]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信息传播平台; 灰色关联; 热度; 网络舆情; 媒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G353.1 [情报资料的分析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1205 ;
摘要
[目的 /意义]新信息技术推动媒体应用平台快速发展,网民通过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客观分析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事件发展的影响力,有利于建立良性的信息生态循环圈。[方法 /过程]本文以官方公布的十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为数据分析对象,使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历年各信息传播平台与网络舆情热度的关联关系,从时间、事件等维度挖掘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特征。[结论/建议]各信息传播平台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力与传播技术发展水平是同步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呈现势均力敌之势,媒体融合、资讯融合是发展必然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面向大数据的网络舆情热度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J].
兰月新 ;
刘冰月 ;
张鹏 ;
夏一雪 ;
李昊青 .
情报杂志, 2017, 36 (06) :105-110+147
[2]   基于交互关系的突发事件热度预测研究 [J].
杨长春 ;
袁敏 .
现代情报, 2017, 37 (03) :40-45
[3]   基于DTPM模型的话题热度预测方法 [J].
裴可锋 ;
陈永洲 ;
马静 .
情报杂志 , 2016, (12) :52-57
[4]   食品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评价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方法 [J].
林文声 ;
姚一源 ;
王志刚 .
现代管理科学, 2016, (09) :30-32
[5]   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热度模型研究 [J].
兰月新 ;
王芳 ;
董希琳 ;
苏国强 ;
张鹏 .
情报科学, 2016, 34 (02) :32-36
[6]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关于突发事件后网络舆情热度研究 [J].
袁国平 ;
许晓兵 .
情报科学, 2015, 33 (10) :52-56
[7]   政府负面网络舆情热度定量评价方法——以新浪微博为例 [J].
孙飞显 ;
程世辉 ;
靳晓婷 ;
倪天林 .
情报杂志, 2015, 34 (08) :137-141
[8]   融合观点倾向的话题热度趋势建模研究 [J].
王鹏程 ;
肖正 ;
刘辉 .
计算机工程, 2015, 41 (07) :66-70
[9]   基于链接和萤火虫算法聚类博文发现热点话题 [J].
王雅琳 ;
陆向艳 ;
钟诚 .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15, 36 (06) :1620-1625
[10]   传播影响力迁徙后的主流媒体应对 [J].
范以锦 .
新闻与写作, 2015, (01)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