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法中机会丧失理论之构建

被引:5
作者
冯德淦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侵权法; 因果关系; 机会丧失; 风险提升; 机会损失;
D O I
10.16067/j.cnki.35-1049/c.2022.01.012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因果关系不明案件一直以来都是侵权法最为棘手的难题。就因果关系不明的原因,分为偶然和必然的因果关系不明,前者属于证据层面的问题,后者则属于客观规律层面的问题。机会丧失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客观规律层面的因果关系不明案件。比较法范围内存在拒绝救济和赞同救济的两种方案,但这两种方案都存在局限性。我们应当区分风险提升和机会损失两种加害行为,只有后者才具有一般的可救济性。可救济机会的确定是一个评价问题,需要法官在个案中进行实质考量,结合多因素最终确定。未来侵权法损害赔偿理论,仍然应当坚持“条件说”,通过对损害层面的修正,将可救济的机会看做损害,以此维系因果关系。风险提升的加害行为,在例外情况下也应当予以规制,侵权法只有对风险提升和机会损失的行为进行区分规制,才符合实质救济的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4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侵权责任法》第12条适用范围之厘定 [J].
冯德淦 .
法治研究, 2018, (05) :77-92
[3]   侵权损害完全赔偿原则之新阐释 [J].
冯德淦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20 (03) :12-25
[4]   侵权损害完全赔偿原则之检讨 [J].
郑晓剑 .
法学, 2017, (12) :157-173
[8]   侵权法中权利与利益的区分方法 [J].
于飞 .
法学研究, 2011, 33 (04) :104-119
[9]  
侵权责任法[M]. 法律出版社 , 程啸, 2015
[10]  
侵权责任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