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及“胡焕庸线”思想应用

被引:56
作者
戚伟 [1 ,2 ]
刘盛和 [1 ,2 ]
周亮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关键词
人口分布; 青藏高原; 地域分异; 胡焕庸线; 祁吉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 [中国人口];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典型的人口稀疏区之一,但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通过构建青藏高原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空间数据集,系统核算青藏高原人口数量及其空间密度,从经度、纬度、极向和垂直4个维度解析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规律,并基于"胡焕庸线"思想,提出青藏高原的"祁吉线"人口地理划分方案。结论包括:①青藏高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具有"东南密、西北疏"的总体空间分布特征,距离"寒旱核心区"近疏远密的极向地域分异明显;②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与海拔、土壤、水资源、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本底具有高度耦合关系,自然因素间交互作用加强了人口地域分异;③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可以通过连接祁连县与吉隆县的"祁吉线"体现,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达到93∶7的悬殊;④"祁吉线"长期稳定,但是东南半壁人口持续微降,西北半壁人口持续微增,未来时期,东南半壁依然是青藏高原城镇化及人类活动的主要区域,而西北半壁应当重视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的矛盾。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青藏高原高寒荒漠地带与寒冷干旱核心区域 [J].
郑度 ;
赵东升 .
干旱区研究, 2019, 36 (01) :1-6
[2]   “胡焕庸线”以西的西部人口格局 [J].
李建新 ;
杨珏 .
西北民族研究, 2018, (01) :191-202
[3]   地理探测器方法下北京市人口空间格局变化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研究 [J].
吕晨 ;
蓝修婷 ;
孙威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8) :1385-1397
[4]   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 [J].
王劲峰 ;
徐成东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16-134
[5]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J].
李佳洺 ;
陆大道 ;
徐成东 ;
李扬 ;
陈明星 .
地理学报, 2017, 72 (01) :148-160
[6]   1935-2010年中国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J].
杨强 ;
李丽 ;
王运动 ;
王心源 ;
陆应诚 .
地理研究, 2016, 35 (08) :1547-1560
[7]   基于“胡焕庸线”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 [J].
高向东 ;
王新贤 ;
朱蓓倩 .
人口研究, 2016, 40 (03) :3-17
[8]   基于乡镇尺度的中国25省区人口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J].
柏中强 ;
王卷乐 ;
杨雅萍 ;
孙九林 .
地理学报, 2015, 70 (08) :1229-1242
[9]   “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及其两侧人口集疏模式差异 [J].
戚伟 ;
刘盛和 ;
赵美风 .
地理学报, 2015, 70 (04) :551-566
[10]  
中国人口分布的自然成因[J]. 方瑜,欧阳志云,郑华,肖燚,牛俊峰,陈圣宾,逯非.应用生态学报.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