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治理的条块协调: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来自上海的城市管理经验

被引:114
作者
叶敏 [1 ,2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2] 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
关键词
城市基层治理; 条块协调; 正式政治; 非正式政治;
D O I
10.16149/j.cnki.23-1523.2016.02.012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条块协调何以可能是理解中国官僚体制的弹性和活力的一个重要视角。本文考察了上海市的城市基层治理经验,发现大都市对治理质量的高要求对城市基层治理的条块协调构成了巨大压力,由此形成基于正式政治的条块协调机制和基于非正式政治的条块协调机制协同并用的城市基层治理景观。本文在分析城市基层治理中条块矛盾的表现形态和发生机制的基础上,着重梳理了条块协调的正式政治和非正式政治的多样化形态。文章最后对条块协调的正式政治和非正式政治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双轨运作"的理论框架,并尝试性地解析了"双轨运作"中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的四种交互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28 / 140+159 +1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技术与制度:以上海市A区城市综合治理“大联动”为例 [J].
陈慧荣 ;
张煜 .
公共行政评论, 2015, 8 (01) :100-116+200
[2]   再论行政发包制:对评论人的回应 [J].
周黎安 .
社会, 2014, 34 (06) :98-113
[3]   预算过程中的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A省一个专项资金的案例分析 [J].
刘亚亮 ;
林慕华 .
公共行政评论, 2014, 7 (04) :112-132+185
[4]   从“黄宗羲定律”到帝国的逻辑: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的历史线索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4, (04) :108-132+7
[5]   项目制的执行过程与运作逻辑——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政策学考察 [J].
陈水生 .
公共行政评论, 2014, 7 (03) :133-156+179
[6]   “小组政治”与制度弹性 [J].
杨雪冬 .
人民论坛, 2014, (15) :6-6
[7]   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正式与非正式政治耦合研究——以公安微博为例 [J].
陈贵梧 .
公共管理学报, 2014, 11 (02) :60-69+141
[8]   推动政策的执行:中国政治运作中的工作组模式研究 [J].
李振 .
政治学研究, 2014, (02) :116-125
[9]   条块融合的城市管理创新:郑州市网格化社会管理案例分析 [J].
盛铎 ;
王芳 .
电子政务, 2013, (06)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