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正式与非正式政治耦合研究——以公安微博为例

被引:31
作者
陈贵梧
机构
[1]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关键词
创新; 接纳; 扩散; 地方政府; 微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D631.1 [公安行政工作];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030602 ; 030606 ; 030610 ; 050302 ;
摘要
以公安微博为例,分析了自下而上的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正式政治与非正式政治耦合的机制。基于中国制度变迁、非正式政治、政府行为等理论文献以及对于X省Y市案例研究,提出一个地方政府创新过程中正式与非正式政治耦合机理的初步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指出,在中国地方政府组织体系和领导中心的决策机制这一情境下,地方政府创新往往是正式政治和非正式政治耦合的产物,而非正式政治在政府创新决策过程中往往起到支配性的作用。通过案例分析,发现非正式政治在创新的接纳阶段起着核心作用,正式政治成为创新扩散阶段的关键推动力,在创新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非正式政治支持获取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政治的根深蒂固和正式政治的弱化则为创新的后续发展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尽管存在个案研究的代表性以及政府内部的政治敏感资料难以全面获取等局限,该研究仍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地方政府创新过程的"黑箱",有助于促进对地方政府创新行为逻辑的理解。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9+141 +141-14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激励设计、上下级互动和政企关系 [J].
练宏 .
公共行政评论, 2013, 6 (01) :156-167
[2]   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间谈判的一个分析模型——以环境政策实施为例 [J].
周雪光 ;
练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5) :80-96+221
[3]   政府决策的制度—心理机制:一个理论框架 [J].
景怀斌 .
公共行政评论, 2011, 4 (03) :32-66+179
[4]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的可持续性:影响因素与对策 [J].
傅金鹏 ;
杨继君 .
理论导刊, 2010, (12) :14-16
[5]   择优还是折衷?——转型期中国政策过程的一个解释框架和共识决策模型 [J].
陈玲 ;
赵静 ;
薛澜 .
管理世界, 2010, (08) :59-72+187
[6]   政策创新与政策扩散研究述评 [J].
朱亚鹏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63 (04) :565-573
[7]  
治理的微观基础:改进政府间关系的关键为何是心理学而不是经济学[J]. 格里·斯托克,谭锐.公共行政评论. 2010(02)
[8]   政府架构与运行机制研究:经验与启示 [J].
张成福 ;
李丹婷 ;
李昊城 .
中国行政管理, 2010, (02) :10-18
[9]   地方政府创新的驱动模式——地方政府干部视角的考察 [J].
陈雪莲 ;
杨雪冬 .
公共管理学报, 2009, 6 (03) :1-11+121
[10]   非正式政治:一个草根NGO的行动策略——以广州业主委员会联谊会筹备委员会为例 [J].
张紧跟 ;
庄文嘉 .
社会学研究, 2008, (02) :133-15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