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翻译——基于汉文、藏文、维吾尔文版《毛泽东选集》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励轩 [1 ,2 ]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2] 四川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选集》; 中华民族; 民族; 翻译;
D O I
10.15970/j.cnki.1005-8575.2022.02.005
中图分类号
D633 [民族工作]; A84 [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030402 ; 030503 ;
摘要
翻译是“中华民族”相关概念进入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的关键一环。早在民国时期,将“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翻译为少数民族文字的工作即已开始,如《蒙藏周报》1930年就已将“中华民族”一词翻译成藏文,但历史上首次对“中华民族”相关概念进行大规模系统和完整的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则是伴随着《毛泽东选集》的少数民族文字版翻译工作启动而展开的。在翻译《毛泽东选集》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注意到要平衡中华民族的整体地位和各个少数民族的特殊地位,因此在概念翻译中既突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感,又明确了对国内各民族之民族地位的承认。同时,中国共产党当时已认识到需要处理民族认同的多层次性问题,因此在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中通过特别的翻译手法明确了作为高一层次的中华民族与作为低一层次的具体民族之间的差别。《毛泽东选集》翻译工作对“中华民族”相关概念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传播意义重大而深远,通过将《毛泽东选集》翻译为少数民族文字并在民族地区大规模发行少数民族文字版《毛泽东选集》,事实上有助于少数民族群众初步形成中华民族具有一体性和多元性的认识。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话语百年演进历史 [J].
励轩 .
民族研究, 2021, (03) :1-14+139
[2]   从中国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概念百年发展史的启示 [J].
石硕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36 (03) :1-12+205
[3]   超越灯塔主义:美国种族与族群政策再认识 [J].
励轩 .
文化纵横, 2021, (02) :62-70
[4]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精英关于中华民族建设问题的讨论 [J].
励轩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 42 (02) :18-25
[5]  
“因俗而治”还是奥斯曼帝国的文化多元主义?——以所谓“米勒特制度”为重点[J]. 昝涛.新史学. 2020(02)
[6]   法国的边疆少数民族及其“自我管理”模式 [J].
陈玉瑶 .
贵州民族研究, 2020, (11) :15-20
[7]   深化中华民族自觉史研究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J].
黄兴涛 .
民族研究, 2020, (06) :9-13
[9]   青海省1950年1月刊印的《共同纲领》的藏文译本 [J].
陈庆英 ;
张子凌 .
青海民族研究, 2013, 24 (04) :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