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

被引:78
作者
李丛文
闫世军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商业银行; 风险溢出; 时变Copula-CoVaR;
D O I
10.16475/j.cnki.1006-1029.2015.10.007
中图分类号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持续扩张,其风险溢出问题日益引起学术界关注。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自身特点出发,基于偏t分布的GARCH-时变Copula-Co Va R模型测度了各类型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整体以及局部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结果发现:各类型影子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不尽相同,信托业风险溢出最大,其次为证券业,最后为民间借贷业;虽然整体风险溢出较小可控,但仍需防范;影子银行系统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风险溢出差别较大,风险溢出由高到低依次为股份制银行、城商银行和国有银行。本文结论对动态监管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溢出以及商业银行自身稳健经营具有实证支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影子银行的货币供给补充与替代效应——来自货币乘数的证据 [J].
解凤敏 ;
李媛 .
金融论坛, 2014, 19 (08) :20-28
[2]   中国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形成、影响与应对 [J].
李建军 ;
薛莹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8) :117-130
[4]   中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度量 [J].
白雪梅 ;
石大龙 .
国际金融研究, 2014, (06) :75-85
[5]   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传导 [J].
裘翔 ;
周强龙 .
经济研究, 2014, 49 (05) :91-105
[6]   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稳健性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分析 [J].
张亦春 ;
彭江 .
投资研究, 2014, 33 (05) :22-33
[7]   关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 [J].
宋海 .
南方经济, 2014, (01) :114-116
[8]   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风险评估与监管对策 [J].
王浡力 ;
李建军 .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 (05) :20-25
[9]   影子银行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J].
沈悦 ;
谢坤锋 .
金融论坛, 2013, 18 (03) :9-14+36
[10]   相互关联性、风险溢出与系统重要性银行识别 [J].
肖璞 ;
刘轶 ;
杨苏梅 .
金融研究, 2012, (12) :9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