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识别及团队构建

被引:11
作者
杨锴
赵希男
机构
[1]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高层次科技人才; 创新能力; 优势识别; 团队构建;
D O I
10.13580/j.cnki.fstc.2018.11.018
中图分类号
G316 [科学工作者];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为了实现快速发展而短期内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往往效果不佳,当前研究对此现象缺乏有效解释。为了解决该问题,首先从个体角度出发,运用凯利方格访谈技术识别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要素;其次根据竞优思想,构建个体优势判别模型、群体聚类模型和团队成员选择方法。研究发现,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基础上,群体优势模式和个体之间的互补优势可弥补创新团队成员之间的不足。在个体方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彼此之间的异质性,判别出在大一统指标下的个体优势,从而提升个人创新能力;在群体层面,个体优势差异带来不同的创新能力聚类,突出模式中优势的发挥,有利于识别出创新群体;在团队层面,个体优势差异构成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创新能力匹配,创新团队的能力优势协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层次结构的多标杆选拔竞优评价方法 [J].
杨锴 ;
赵希男 .
技术经济, 2017, 36 (08) :128-134
[2]   基于竞优评析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评价 [J].
贾明媚 ;
张兰霞 ;
付竞瑶 ;
张靓婷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 (16) :120-125
[3]   高技能人才创新素质:内容及结构 [J].
郭丹 ;
姚先国 ;
杨若邻 ;
曹霞 .
科学学研究, 2017, 35 (07) :1112-1120
[4]   创新型科技人才职业素质自我认知 [J].
廖志豪 ;
廖建华 .
中国科技论坛, 2017, (07) :126-133
[5]   基于蝴蝶结模型的科研团队角色识别及其特征研究 [J].
李纲 ;
柳明飞 ;
吴青 ;
毛进 .
图书情报工作, 2017, (05) :87-94
[6]   海外青年学术人才引进政策效应分析——以“青年千人计划”项目为例 [J].
孙玉涛 ;
张帅 .
科学学研究, 2017, 35 (04) :511-519
[7]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研究 [J].
戚湧 ;
王静 .
中国科技论坛, 2015, (11) :11-17
[8]   基于人力资本竞优结构的“团队-作业对象”匹配决策模型 [J].
张莉莉 ;
胡祥培 .
管理工程学报, 2015, 29 (01) :1-7
[9]   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绩效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基于层次结构的个体优势特征识别视角 [J].
柳森 ;
贾建锋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 (04) :171-180
[10]   Collaboration partner selection for city logistics planning under municipal freight regulations [J].
Awasthi, Anjali ;
Adetiloye, Taiwo ;
Crainic, Teodor Gabriel .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6, 40 (01) :5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