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2000年~2007年农业干旱灾害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27
|
作者
李景保 [1 ]
王克林 [2 ]
杨燕 [1 ]
尹辉 [1 ]
周和平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旱灾; 降雨量; 湖泊水量; 洞庭湖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8.6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洞庭湖区连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农业旱灾。在明确农业旱灾定义的基础上,依据2000~2007年湖区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综合分析了农业旱灾特点及其成因。分析表明:湖区农业旱灾具有发生频率高,灾情重,连季性和连年性以及成灾率高(50%以上),受灾体类型增多等显著特点。导致农业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用水高峰期连年降雨量偏少,蒸发量大;汛期(4~9月)入湖水量减少,水位偏低;受旱体类型,密度、价值以及抗旱资金投入差异较大。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三口断流天数增加,引起入湖水量大幅度减少是直接原因之一,这意味着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区产生了新的环境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