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2000年~2007年农业干旱灾害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27
作者
李景保 [1 ]
王克林 [2 ]
杨燕 [1 ]
尹辉 [1 ]
周和平 [1 ]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旱灾; 降雨量; 湖泊水量; 洞庭湖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8.6 [];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洞庭湖区连年发生不同程度的农业旱灾。在明确农业旱灾定义的基础上,依据2000~2007年湖区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综合分析了农业旱灾特点及其成因。分析表明:湖区农业旱灾具有发生频率高,灾情重,连季性和连年性以及成灾率高(50%以上),受灾体类型增多等显著特点。导致农业旱灾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用水高峰期连年降雨量偏少,蒸发量大;汛期(4~9月)入湖水量减少,水位偏低;受旱体类型,密度、价值以及抗旱资金投入差异较大。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三口断流天数增加,引起入湖水量大幅度减少是直接原因之一,这意味着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区产生了新的环境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荆江三口变化及治理设想 [J].
彭玉明 ;
段文忠 ;
陈永华 .
泥沙研究, 2007, (06) :59-65
[2]   湖南省农业干旱灾害特征与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 [J].
尹树斌 ;
巢礼义 ;
冯发林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05, (04) :80-84
[3]   论湖南省水旱灾害的地理规律性 [J].
李景保 ;
郑云有 ;
高昌海 ;
杨燕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4) :115-120
[4]   洞庭湖水灾机制和减灾分析 [J].
朱翔 .
自然灾害学报, 1999, (01) :35-41
[5]   洞庭湖区1996年特大洪涝灾害的特点与成因分析 [J].
李景保 .
地理学报, 1998, (02) :72-79
[6]   洞庭湖区洪涝灾害的预报模式 [J].
刘晓清 ;
毛德华 ;
曾桐秀 .
自然灾害学报, 1993, (03) :43-46
[7]  
湖南省洪涝灾害研究. 毛德华,李景保,彭际作等.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