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惩罚性赔偿制度与我国侵权法的融合

被引:40
作者
张保红
机构
[1] 韶关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惩罚性赔偿; 矫正正义; 特别赔偿金;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5.02.013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惩罚性赔偿与大陆侵权法补偿性原则和公、私法区分原则相冲突。精神赔偿与惩罚性赔偿功能等同论、损害赔偿不足论和私人执法报酬论可以解释惩罚性赔偿制度并非不能与大陆法的理论相契合。我国应当改惩罚性赔偿金制度为特别赔偿金制度,以在不违反补偿性原则的基础上发挥该制度的威慑功能和协助执法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32 / 1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我国消费者保护惩罚性赔偿的新发展 [J].
杨立新 .
法学家, 2014, (02) :78-90+177
[2]   用人单位惩罚性赔偿金的适用研究 [J].
刘焱白 .
法商研究, 2013, 30 (06) :122-130
[3]   现阶段报复社会性犯罪的主要诱因及因果链条解析 [J].
张远煌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3 (01) :40-47
[4]   内幕交易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建 [J].
马新彦 .
法学研究, 2011, 33 (06) :112-125
[6]   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成立及其数额量定——以惩罚性赔偿之功能实现为视角 [J].
余艺 .
法学杂志, 2008, (01) :143-145
[7]   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J].
王利明 .
比较法研究, 2003, (05) :1-15
[8]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侵权法中的基础及其适用 [J].
朱凯 .
中国法学, 2003, (03) :84-91
[9]  
惩罚性赔偿不宜纳入我国民法典.[J].金福海.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02
[10]   环境民事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之探究 [J].
高利红 ;
余耀军 .
法学, 2003, (03) :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