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的绩效增长与反向选择效应——兼论实现高质量增长的资本市场改革路径

被引:17
作者
于博
吴菡虹
机构
[1] 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沪港通; 绩效激励效应; 治理效应; 反向选择效应; 资本市场改革路径;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200211.001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本文从金融服务实体企业角度探讨了沪港通对"成分股"绩效增长是否存在激励效应和治理效应,以及沪港通的成分股"选择机制"是否存在"反向选择效应",并综合运用线性调整、逆概率加权、内生处理效应、异质性处理效应等估计方法,得出如下结论:(1)"沪港通"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成分股企业的绩效水平;(2)沪港通持股水平高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绩效水平,表明沪港通持股存在治理效应;(3)政策实施过程存在潜在的福利损失——那些在"沪港通"中受益水平较低的企业更大概率地被选入成分股,从而降低了开放政策所能达到的最优福利水平。这表明以"试点"方式进行资本市场开放,会产生因"反向选择"而导致的福利损失。因此,需要加强改革的"强度"和"广度",适时提升"沪港通"交易份额,并扩大沪港通成分股范围,以提高微观企业增长水平及增长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股票市场开放政策效应检验——基于2011—2018沪深港股票市场数据的分析 [J].
方先明 ;
陈佳欣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1 (04) :25-34+106
[2]   资本账户开放政策对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基于沪港通政策的实证研究 [J].
肖涵 ;
刘芳 .
经济经纬, 2019, 36 (03) :58-65
[3]   资本市场开放与股价对企业投资的引导作用:基于沪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J].
连立帅 ;
朱松 ;
陈超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3) :100-118
[4]   境外投资者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来自沪港通政策实施的证据 [J].
周冬华 ;
方瑄 ;
黄文德 .
审计研究, 2018, (06) :56-64
[5]   沪港通改善了上市公司信息环境吗?——基于分析师关注度的视角 [J].
郭阳生 ;
沈烈 ;
郭枚香 .
证券市场导报, 2018, (10) :35-43+50
[6]   机构投资者、所有权性质与权益资本成本 [J].
代昀昊 .
金融研究, 2018, (09) :143-159
[7]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股价异质性波动——来自“沪港通”的经验证据 [J].
钟凯 ;
孙昌玲 ;
王永妍 ;
王化成 .
金融研究, 2018, (07) :174-192
[8]   沪港通交易机制下资本市场监管问题研究——以唐某博及其团伙跨境操纵市场案为例 [J].
饶曦 ;
黄荔佳 .
金融教育研究, 2018, 31 (04) :46-52
[9]   沪港通机制提升了公司价值吗 [J].
郭阳生 .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 33 (02) :77-88
[10]   沪港通、深港通政策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影响及其对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 [J].
胡振华 ;
刘佩瑶 .
金融发展研究, 2018, (03) :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