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破窗效应及其在犯罪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24
作者
伍德志
机构
[1] 安徽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破窗效应; 印象管理; 环境设计; 警务巡逻;
D O I
10.13796/j.cnki.1001-5019.2015.02.016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C912.6 [社会心理、社会行为];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040203 ;
摘要
破窗效应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心理现象,由于信息匮乏,公众往往根据容易获知的关于社会秩序安全的外在信息符号来推断政府社会控制能力的大小与他人是否同等遵守法律,并由此对违法犯罪的制裁风险做出错误假定,从而使违法行为与合法行为都呈现出盲目性与扩散性的特征。破窗效应的可能性源于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其必要性则是因为政府执法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暴力制裁信息价值的弱化。政府可以利用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差异,通过一系列减少"破窗"的印象管理策略,如对社会环境与可防卫空间的设计、对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与不文明行为的治理、对警力象征性存在的强调,将一些关于社会秩序的正面信息符号注入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认知鸿沟,放大可能实际非常有限的社会控制能力,使潜在违法犯罪者形成他人都在遵纪守法的普遍印象,从而提高潜在违法犯罪者的风险认知,并最终减少违法犯罪。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3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31]  
民族—国家与暴力.[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胡宗泽;赵力涛译;.三联书店.1998,
[32]  
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日]棚濑孝雄 原著;王亚新 译.中国政法大学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