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与开放之间: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体系与特征研究

被引:70
作者
陆一 [1 ]
史静寰 [2 ]
何雪冰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特色; 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精英学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根据中国大学近四十年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着眼教育制度和管理特征,提炼归纳出"强选拔—封闭特区式培养"、"强选拔—半开放式双重培养"和"弱选拔—开放闯关式培养"三种选拔与培养类型的二维分类体系,以及相对应的"精英学院"、"专业院系"和"校级育人平台"三种不同责任主体的人才培养项目,由此构成的理论化矩阵模型囊括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实中各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此分类体系的任何模式在教育过程都处于两极间一系列紧张关系中,这些张力构成中国特色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性特征,而大学各异的资源禀赋和文化传统则意味着适宜模式的多元性和非均质性。走向新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及趋势 [J].
张大良 .
创新人才教育, 2017, (02) :6-9
[2]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J].
马廷奇 .
成才之路, 2016, (22) :18-20
[4]   志趣: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J].
陆一 ;
史静寰 .
教育研究, 2014, 35 (03) :48-54
[5]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研究述评 [J].
白春章 ;
陈其荣 ;
张慧洁 .
教育研究, 2012, 33 (12) :147-151
[6]   “少年班”与“精英学院”:绩效诉求抑或制度合法化——基于组织理论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J].
刘献君 ;
张晓冬 .
现代大学教育, 2011, (05) :8-15+111
[7]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J].
潘云鹤 ;
路甬祥 ;
韩祯祥 ;
吕维雪 ;
吴健 .
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1) :23-25
[8]  
尊重学生志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探索与实践.[A].李蓓;杨凡;.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会2013年会暨第三届素质教育高层论坛.2013,
[9]  
科学革命的结构.[M].库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  
现代大学论.[M].(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rnFlexner)著;徐辉;陈晓菲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