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探望”的法理基础、权利属性与类型区分

被引:30
作者
庄绪龙
机构
[1] 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
[2]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隔代探望; 法无禁止即可为; 权利相对性; 类型区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9 [婚姻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近年来,隔代探望权争议问题逐渐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并未形成相对一致的观点。应当认为,隔代探望的主张,在"儿童利益最大"目的、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私法自治精神以及情理司法裁判考量等角度均具合理性与必要性。因而,隔代探望应当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利样态予以承认和尊重。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探望权的主张往往与直接抚养子女的离婚父母一方在生活安宁权上存在权利冲突,故而对隔代探望权而言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而必须考虑类型化区分。经由归纳,"代位型"与"代为型"隔代探望具备正当基础,且不侵犯协助义务者的安宁权,而"单纯离婚型"的隔代探望诉求,已经被不直接抚养子女离婚父母一方的探望权所包容和吸收,不宜再作为独立的权利样态赋予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生活安宁权及其保护探析 [J].
何建国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25 (04) :69-75
[4]   再论人格权的独立成编 [J].
王利明 .
法商研究, 2012, 29 (01) :19-25
[5]   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 [J].
景春兰 ;
殷昭仙 .
法学杂志, 2011, 32 (08) :115-117
[6]   从祖父母讨要探望权想到的 [J].
山民 .
人民司法, 2009, (21) :57-58
[7]   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应享有探望权附视频 [J].
毛柏林 .
人民司法, 2008, (17) :77-78
[8]   论精神安宁权的界限及其构成 [J].
方乐坤 .
河南社会科学, 2007, (04) :99-101
[9]   中美探视权法律制度比较 [J].
王泽利 .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4) :57-61
[10]   中国传统法文化的文化性状与文化追寻──情理法的发生、发展及其命运 [J].
霍存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1, (03)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