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遗产分类定性与继承研究

被引:19
作者
陈奇伟 [1 ,2 ]
刘伊纳 [2 ]
机构
[1] 南昌大学立法研究中心
[2] 南昌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数字遗产; 分类定性; 可继承性;
D O I
10.13764/j.cnki.ncds.2015.05.015
中图分类号
D923.5 [继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悄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形成了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和QQ、游戏装备、虚拟货币、帐号密码、文件视频等诸多虚拟数字财产,既有财产性利益,又包含精神性利益。数字遗产的属性、法律保护、继承等问题,都有待进行系统化研究。数字遗产能满足财产价值性、稀缺性和可支配性的特质,具有财产权的法律属性,是包含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权利的集合体,应纳入现有财产权利体系中予以保护;根据数字遗产是否具有明显的财产性的标准,可将"数字遗产"分财产性显著类、人格性显著类、财产性和人格性混合类三大类;不同类型的数字遗产应适用不同的继承规则规范,才有利于数字遗产继承纠纷的解决。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虚拟财产继承立法问题 [J].
李岩 .
法学, 2013, (04) :81-91
[2]   数字遗产继承的必要性 [J].
耿伟杰 .
兰台世界, 2011, (12) :19-20
[3]   网络个人信息的继承 [J].
刘戈 .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1, (02) :59-64
[5]   个人信息的财产权保护 [J].
刘德良 .
法学研究, 2007, (03) :80-91
[6]  
论数字遗产继承[D]. 石珍.扬州大学 2013
[7]  
虚拟财产权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林旭霞, 2010
[8]  
虚拟财产法律保护体系的构建[M]. 法律出版社 , 刘惠荣, 2008
[9]  
民法总则[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王泽鉴著, 2001
[10]  
民法总论[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龙卫球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