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从脱贫攻坚走向共同富裕:中国相对贫困的动态识别与贫困变化的量化分解
被引:96
作者:
樊增增
[1
]
邹薇
[2
]
机构:
[1] 郑州大学商学院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贫困测度;
贫困变化分解;
差异化贫困线;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1.10.010
中图分类号:
F126 [人民生活状况];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采用绝对贫困标准;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走向共同富裕要求先富带动、帮扶后富,构建消除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此,需要对中国相对贫困进行准确测度与动态识别,并对贫困变化进行量化分解。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发现,虽然绝对贫困发生率不断下降,但是相对贫困发生率持续上升。使用贫困指数变化的"识别—增长—分配"三成分分解框架研究中国贫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近年来绝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主要来自增长成分,2012—2014年、2014—2016年和2016—2018年三个时期中,增长成分使绝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17.74%、20.81%和19.04%;相对贫困发生率上升主要源自识别成分,以上三个时期中识别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8.42%、12.19%和12.55%,增长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下降8.34%、11.24%和12.18%,略低于识别成分,分配成分使相对贫困发生率分别上升2.88%、1.12%和6.60%。本文进一步界定强、弱相对贫困线,通过设定城乡差异化、地区差异化和省际差异化贫困线三种情形研究中国相对贫困状况,发现使用全国统一的相对贫困线容易出现过度识别问题,城乡差异线下的相对贫困综合指数与省际差异线下的结果较为接近,且方便实施,是一个可以兼顾识别准确度和精简度的权衡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77
页数:19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