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客观归责间的界限与因果流程的偏离

被引:28
作者
陈璇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主观归责; 客观归责; 因果流程的偏离; 故意; 危险实现;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4.06.008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彻底厘清客观归责与主观归责之间的界限,既是犯罪阶层判断得以清晰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因果流程的偏离这一重要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从主观归责来看,故意的认识对象仅包含行为的法益侵害危险,而不包括行为结束后的具体因果发展进程;故意的成立要件已涵盖了故意犯主观归责的全部内容。就客观归责而言,因果流程涉及的是危险实现问题;对此应当从事后的客观立场出发、结合评价规范的目的来加以判断。因此,因果流程偏离的问题纯属客观归责的范畴。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3+179 +17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客观归责中危险的判断方法——“以行为时全体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一般人预测”之提倡 [J].
陈璇 .
中国法学, 2011, (03) :148-162
[3]  
规范刑法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08
[4]  
刑法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 2007
[5]  
刑事审判参考[M]. 法律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第二庭编, 2006
[6]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编著, 1999
[7]  
Das Problem des sogenannten dolus generalis[J] . HELLMUTH MAYER.JuristenZeitung . 195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