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间基准的体系构造及立法完善

被引:47
作者
王天玉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工作时间; 劳动基准; 加班; 标准工时; 劳动弹性化;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6.01.013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我国工作时间基准体系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已运行20年并未有任何系统修订,难以有效应对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长时间工作、无序加班等问题。为此,应当从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本质出发,厘清现有工时制度的内在矛盾,界定工作时间的概念内涵,确立工时法制的调整边界,以指导司法裁判。工时基准法制的立法完善应沿袭现有的标准工时规定,细化特殊工时的适用范围并强化保障手段,实现工作时间调整的法治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3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论劳动基准法的法律效力 [J].
林嘉 ;
陈文涛 .
清华法学, 2014, 8 (04) :6-17
[3]   我国劳动基准立法的现状与进路 [J].
涂永前 .
社会科学, 2014, (03) :89-97
[4]   工资纠纷若干问题阐析 [J].
王林清 .
人民司法, 2013, (11) :4-9
[5]   加班工资计算法律问题研究 [J].
曹燕 .
中国劳动, 2013, (01) :23-25
[6]   加班控制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J].
王林清 .
法学杂志, 2012, 33 (08) :115-119
[7]   劳动法上待命时间争议的认定 [J].
孙国平 .
法学, 2012, (05) :42-55
[8]   工作时间认定标准探析 [J].
沈同仙 .
法学, 2011, (05) :134-143
[9]   专家谈:劳动基准问题 [J].
王全兴 ;
沈同仙 ;
冯彦君 ;
王文珍 .
中国劳动, 2011, (05) :6-10
[10]   劳动法上待命时间的法学分析 [J].
胡玉浪 .
法治论丛, 2010, 25 (04) :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