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增长方式评价

被引:8
|
作者
邓忠奇
陈甬军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动力; 城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当下,通过城镇化手段刺激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必要举措。但中国城镇化模式是否粗放,是否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却尚未被解答。为此,本文摒弃测算TFP增长率的新古典条件,放松生产函数形式、规模报酬不变和技术进步希克斯中性的要求,给出要素贡献率的非参数测算方法。在方法创新的基础上,本文实证研究显示:1985—2012年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15%,占主导地位;劳动贡献率为3.26%,能源贡献率为21.75%,而TFP贡献率仅为10.84%,因此样本期间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并且从趋势上看这种粗放性没有显著改善。回归分析表明,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和服务业化而言,以往的城镇化比较粗放,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应当注重转变城镇化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