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54 条
1978—201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来源:一个非参数分解框架
被引:56
|作者:
董敏杰
[1
]
梁泳梅
[2
]
机构:
[1]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2]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TFP贡献;
TFP贡献份额;
产出无效值;
最佳产出;
数据包络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124.1 [国民经济现代化];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推导出一个可以测算经济增长来源的非参数分析框架,并以省级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经济增长来源。结果显示,1978—2010年,TFP、劳动与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分别约为10.9%、3.7%与85.4%;如果不考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则分别约为20.7%、3.3%与76.0%。从经济增长的各分项来源来看,劳动的贡献份额最小,多数年份低于8%;TFP贡献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体处于上升趋势但波动较大,1992年一度超过50%,随后基本呈下降趋势,直至2005年后低于10%。资本贡献份额在20世纪90年代前大体处于下降趋势且波动较大,1992年后则基本呈上升趋势,2005年后接近90%。分地区来看,TFP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远大于对其他地区的贡献,尽管近年来其他地区在经济增速方面实现了对东部地区的"赶超",但这主要得益于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贡献的快速提高,而非TFP贡献的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2
页数:1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