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评价研究——以南京内秦淮河东段为例
被引:6
|作者:
曹加杰
[1
]
王杰
[1
]
吴向崇
[2
]
丁昌辉
[1
]
王伟希
[1
]
王浩
[1
]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 三亚新大兴园林生态有限公司
关键词:
城市河道开放空间;
景观修复;
后评价;
层次分析法;
南京秦淮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特殊分区规划];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分析南京内秦淮河东段各项指标的适宜性,构建后评价体系模型,明确城市河道修复的重点方向。【方法】以南京内秦淮河东段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景观因素3方面入手,对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的景观现状、历史文化和人文特征等进行调研。利用专家问卷所得数据,通过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评价模型,结合群众问卷调查所得数据,通过距离指数法得到南京内秦淮河东段景观修复后评价等级。【结果】准则层中生态因素的权重最高,为0.521 4,占总比例的52.14%;其次为社会因素,权重为0.253 7;最后是景观因素,权重为0.224 9。在指标层,生态因素中水质的权重值最高,为0.221 8;社会因素中可达性的权重最高,为0.102 1;景观因素中休闲娱乐功能的权重值最高,为0.118 4;南京内秦淮河东段景观修复后评价等级为适宜(距离指数为0.23),其中生态因素的距离指数(0.19)为适宜,社会因素的距离指数(0.14)为适宜,景观因素的距离指数(0.42)为基本适宜。通过指标因子权重的排序,可以看出水质的改善是城市河道开放空间的关键因素,南京内秦淮河东段景观修复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河道的亲水性有待进一步改善。通过对不同年龄结构人群评价结果的数据分析得出,在安全性、休闲娱乐功能与亲水及近水驳岸3个指标上,青壮年、中老年两个年龄层次人群评价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评价模型,给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的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客观、准确的评价方法,可为不同条件下的城市河道开放空间景观修复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