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的社会服务功能探讨

被引:5
|
作者
陈丹 [1 ,2 ]
任翔宇 [1 ,2 ]
杨凯 [1 ,2 ]
石恺柘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苏州河; 滨水空间; 社会服务功能; 连通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8 [特殊分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苏州河城市滨水空间具有公共属性。经过百年发展,苏州河沿岸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景观。随着公众对滨水空间的观光休闲、历史文化和景观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城市建设改造过程中,滨水空间向公共空间转换成为重要的趋势。以苏州河市区段为例,实地调研滨水空间的利用现状,发现设置铁栏或围墙、占用公共廊道、缺少滨水步道、集中绿地限时开放影响廊道连通性和公众可达性,加上原有的规划未充分把公共属性和水岸资源纳入到整体规划中,造成社会服务功能发挥不足。结合典型河段功能规划,选取了苏州河河口段、梦清园段、中远两湾城段、武宁路桥段和苏河湾段五个典型河段,进一步分析了典型河段的社会服务功能影响因素。从整体规划、连通性、因地制宜退界开发、历史文化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角度提出提升苏州河滨水地区社会服务功能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