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场次划分方法对降雨控制率的影响分析

被引:15
|
作者
张宇航 [1 ,2 ]
杨默远 [1 ]
潘兴瑶 [1 ]
宋磊 [3 ]
于磊 [1 ]
机构
[1]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海绵城市; 降雨总量控制率; 降雨场次控制率; 最小降雨间隔时间;
D O I
10.19853/j.zgjsps.1000-4602.2019.13.023
中图分类号
TU992 [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年降雨总量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考核指标,降雨场次划分方法是影响降雨总量控制率计算的重要因素。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试点区为例,系统分析了降雨场次划分方法对降雨总量和降雨场次控制率的影响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最小降雨间隔时间是影响降雨场次划分结果的重要因素,随着最小降雨间隔时间的增加,小量级降雨事件与邻近降雨事件进行合并,增加了中等和强降雨事件的发生频率与降雨总量;降雨场次划分方法对降雨控制率的影响程度随设计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少,且对降雨总量控制率的影响程度高于对降雨场次控制率的影响程度;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选取的日降雨数据相比,场次降雨数据更能反映实际的降雨特征,在最小降雨间隔时间取6 h和24 h时,日降雨数据计算得到的设计降雨量分别偏低19.81%和35.10%。因此,在实际的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中,应收集短历时场次降雨数据用以计算设计降雨量,从而保证设计目标(径流总量控制率)与实际建设效果的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极端降雨事件对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和24h降雨场次控制率的影响规律探析
    李俊奇
    林翔
    [J]. 给水排水, 2018, 54 (01) : 21 - 26
  • [2] 关于海绵城市两种降雨控制模式的讨论
    王家彪
    赵建世
    沈子寅
    王浩
    雷晓辉
    [J]. 水利学报, 2017, 48 (12) : 1490 - 1498
  • [3] 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
    张建云
    王银堂
    胡庆芳
    贺瑞敏
    [J]. 水科学进展, 2016, 27 (06) : 793 - 799
  • [4] 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与落地的若干问题探讨
    王文亮
    李俊奇
    车伍
    林翔
    马京津
    杨擎柱
    [J]. 给水排水, 2016, 52 (10) : 61 - 69
  • [5] 初期雨水与径流总量控制的关系及其应用分析
    车伍
    张鹍
    张伟
    赵杨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 32 (06) : 9 - 14
  • [6] 美国城市雨洪管理水文控制指标体系及其借鉴意义
    王虹
    丁留谦
    程晓陶
    李娜
    [J]. 水利学报, 2015, 46 (11) : 1261 - 1271+1279
  • [7] 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应用初探
    任心欣
    汤伟真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5, 31 (13) : 105 - 109
  • [8] 生物滞留池的产流规律模拟研究
    殷瑞雪
    孟莹莹
    张书函
    陈建刚
    [J]. 水文, 2015, 35 (02) : 28 - 32
  • [9] 中国城市径流污染控制量及其设计降雨量
    潘国庆
    车伍
    李俊奇
    李海燕
    [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22) : 25 - 29
  • [10] Water Quality Capture Volume for Storm Water BMP and LID Designs
    Guo, James C. Y.
    Urbonas, Ben
    MacKenzie, Ken
    [J].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2014, 19 (04) : 682 - 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