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313
作者
赵建吉 [1 ,2 ]
刘岩 [1 ]
朱亚坤 [1 ]
秦胜利 [1 ]
王艳华 [1 ,2 ]
苗长虹 [1 ,2 ]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Tobit模型; 黄河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以黄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模型,定量测度了2005—2016年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以及二者同步发展的状态;通过构建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子系统,以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②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均值在0.34~0.70之间,整体上处于拮抗阶段和磨合阶段。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均值处于0.20~0.60之间,整体处于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阶段;③黄河流域超过78%的地级市为生态滞后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生态环境的压力凸显;④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科技投入等对于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工业化水平对于黄河流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在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背景下,摆脱区域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要针对上游和中下游地区采取差异化的策略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59 / 1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及耦合器调控 [J].
方创琳 ;
崔学刚 ;
梁龙武 .
地理学报, 2019, 74 (12) :2529-2546
[2]   中国城市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 [J].
杨勇 ;
邓祥征 .
地理科学, 2019, 39 (07) :1111-1118
[3]   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测量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6城市面板数据熵值—Tobit模型实证 [J].
田时中 ;
丁雨洁 .
经济地理, 2019, 39 (09) :94-103
[4]   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及动力因素研究 [J].
邓宗兵 ;
宗树伟 ;
苏聪文 ;
陈钲 .
经济地理, 2019, 39 (10) :78-86
[5]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魔方”的基本概念及框架 [J].
刘海猛 ;
方创琳 ;
李咏红 .
地理学报, 2019, 74 (08) :1489-1507
[6]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及时空格局研究 [J].
王宾 ;
于法稳 .
华东经济管理, 2019, 33 (03) :58-63
[7]   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和城镇化形势与绿色崛起战略研究 [J].
董锁成 ;
史丹 ;
李富佳 ;
刘佳骏 ;
李飞 ;
叶振宇 ;
李泽红 ;
李宇 ;
张荣霞 ;
任扬 ;
李静楠 ;
张文彪 .
资源科学, 2019, 41 (01) :33-42
[8]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动态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J].
崔学刚 ;
方创琳 ;
李君 ;
刘海猛 ;
张蔷 .
地理科学进展, 2019, 38 (01) :111-125
[9]  
福建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分析.[J].刘春雨;刘英英;丁饶干;.应用生态学报.2018, 09
[10]   长三角城市群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研究:基于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观思想 [J].
陈肖飞 ;
郭建峰 ;
姚士谋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8, 27 (04) :71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