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8 条
中国连片特困地区非农就业增长的时空特征与驱动因素
被引:10
作者:
殷江滨
[1
,2
]
李尚谦
[1
]
姜磊
[3
]
程哲
[4
]
黄晓燕
[1
,2
]
路改改
[1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国土资源研究中心
[2] 陕西师范大学全球区域与城市研究院
[3]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贫困地区;
非农就业;
空间增长;
空间计量模型;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中国的贫困治理已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增加贫困地区的非农就业机会,保障贫困人口充分有效就业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促进贫困地区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基于2013—2017年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域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方法,解析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贫困地区非农就业的空间增长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并区分了不同人口规模条件下非农就业增长机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中国连片特困地区非农就业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衡性;(2)连片特困地区非农就业的增长趋势快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并呈现出收敛趋势;(3)连片特困地区县域间非农就业增长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地方性因素和地理结构因素共同影响了连片特困地区的非农就业增长。初始就业水平对非农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地区经济总量、金融资本可获得性、产业结构、基础教育水平、邻近省会或特大城市的市场区位条件、平坦湿润的地理环境等因素显著促进了就业增长;(4)不同规模县域非农就业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可以为促进贫困地区非农就业增长,推动新时期贫困治理与地区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71 / 1488
页数:18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