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5年黄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43
|
作者
田智慧 [1 ]
张丹丹 [2 ]
赫晓慧 [1 ]
郭恒亮 [1 ]
魏海涛 [1 ]
机构
[1] 不详
[2] 郑州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
[3] 不详
[4]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5] 不详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植被NPP; 时空变化; 气候因子;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D O I
10.13869/j.cnki.rswc.2019.02.037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河流域区域性差异显著,生态系统环境脆弱敏感,研究植被NPP对其生态环境生产能力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7A3 NPP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数据,采用偏差分析、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马尔科夫转移模型对黄河流域2000—2015年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变化趋势及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黄河流域植被年NPP均值为228.2 g C/(m2·a),变化范围为179.6~258.1 g C/(m2·a),整体上呈现微小波动增加趋势,植被NPP偏差值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上中下游植被NPP年均值呈明显的梯度分布,即上游<中游<下游,说明中上游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2)黄河流域植被NPP具有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呈南向北带状递减分布;上中下游植被NPP总量差异显著,其中中上游植被NPP总量约占整个流域的96%,可见中上游对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故加强对中上游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至关重要;流域大部分地区植被NPP以增加为主要趋势。(3)流域植被NPP受气候因素中降雨影响较大,以气候因素强驱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及华北平原等地区。农用地转建设用地及草地转荒漠是黄河流域植被NPP损失的主要方式,可见城市加速扩张以及过度开垦、放牧等人类活动是植被NPP损失的主要驱动力,近几年林地、草地面积有所增加,植被NPP整体上损失程度有所减小,可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已见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255 / 26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2000—2015年安徽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王芳
    汪左
    张运
    [J]. 生态学报, 2018, 38 (08) : 2754 - 2767
  • [2] 2000-2014年呼伦贝尔沙地河流湿地植被NPP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郭连发
    来全
    伊博力
    银山
    [J]. 水土保持研究, 2017, 24 (06) : 267 - 272
  • [3] 2008-2014年植被覆盖变化对黑河流域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宋艺
    李小军
    江涛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17, (04) : 204 - 209+218
  • [4] 横断山区2004-2014年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
    王强
    张廷斌
    易桂花
    陈田田
    别小娟
    何奕萱
    [J]. 生态学报, 2017, 37 (09) : 3084 - 3095
  • [5] 广东省土地覆盖变化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姜春
    吴志峰
    程炯
    钱乐祥
    [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 (06) : 961 - 972
  • [6] 中国东南部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研究
    崔林丽
    杜华强
    史军
    陈昭
    郭巍
    [J]. 地理科学, 2016, 36 (05) : 787 - 793
  • [7] 沈阳经济区土地利用和净初级生产力变化
    陈探
    刘淼
    胡远满
    吕久俊
    马俊
    孙凤云
    宫继萍
    [J]. 生态学报, 2015, 35 (24) : 8231 - 8240
  • [8] 2001—201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及气候因素驱动分析[J]. 陈强,陈云浩,王萌杰,蒋卫国,侯鹏,李营.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 [9] 基于MOD17A3的河南省NPP时空格局
    王新闯
    王世东
    张合兵
    [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10) : 2797 - 2805
  • [10] 2001—2010年内蒙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穆少杰
    李建龙
    周伟
    杨红飞
    章超斌
    居为民
    [J]. 生态学报, 2013, 33 (12) : 3752 - 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