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感染和人工免疫后的抗体形成

被引:20
|
作者
王敬军 [1 ]
魏菁 [1 ]
马长安 [2 ]
李慎 [1 ]
董建华 [1 ]
卢晓玲 [2 ]
关璐媛 [1 ]
屈建惠 [2 ]
余鹏博 [1 ]
机构
[1] 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疫苗; 抗体; 流行病学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92 [肾疾病]; R392 [医学免疫学];
学科分类号
100102 ;
摘要
目的调查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病毒自然感染,分析免疫接种后抗体变化规律,为调整出血热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出血热高发病区、低发病区和非疫区共抽取600人,进行发病调查和血清Ig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果既往出血热发病人群IgG水平>高发区接种人群>低发区接种人群>高发区非发病非接种人群>低发区非发病非接种人群;既往出血热病例的IgG水平每10年衰降25%,30年后仍是接种人群的2倍以上;高发病区汉坦病毒隐性感染率33%,低发病区隐性感染率为23%;完成基础免疫接种即可获得较高抗体水平,末次接种5~10年后抗体水平下降40%,10~20年下降60%。结论出血热显性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在出血热历史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出血热疫苗末次接种7~8年需再加强一针。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1] 中国1998-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策略探讨 .2 罗成旺,陈化新.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008
  • [12] 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大面积接种的流行病学效果
    田霞
    刘芳茶
    [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1, (06) : 472 - 472
  • [13] 建德市肾综合征出血热Ⅰ型灭活疫苗试验现场对照组人群隐性感染定群研究
    阮玉华
    徐校平
    邵守坤
    翁寿清
    周卫群
    童政
    柳炜
    朱智勇
    顾惠心
    徐志一
    [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9, (04) : 3 - 5
  •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隐性感染的动态观察
    孙万邦,张忆雄,张惠泉,曾庆觉,张兴毅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 (01) : 40 -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