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诉权消灭说的“名”与“实”

被引:12
作者
霍海红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胜诉权消灭说; 二元诉权说; 职权主义; 私人自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源于苏联的胜诉权消灭说,在我国民法学上长期居于通说地位,但我们的理解存在"名"与"实"的混淆。除苏联法学的强大影响,我国胜诉权消灭说之"名"的形成基于两点:一是对权利消灭说、诉权消灭说和抗辩权发生说存在极深误解,它为胜诉权消灭说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空间;二是坚持起诉权与胜诉权相区分的二元诉权说,该说构成了胜诉权消灭说的论证和表达框架,也是其名称的直接来源。胜诉权消灭说之"实"在于允许和要求法官职权审查和援用时效,它构成与其他三种效力学说的本质区别,也是决定胜诉权消灭说价值和命运的根本所在。随着法官职权援用时效被禁止,胜诉权消灭说已"名存实亡",但由于二元诉权说的通说地位仍在,法律人和普通人使用"胜诉权"表述的习惯仍在,因此,胜诉权消灭说至少在目前仍做到了"实亡"而"名存"。
引用
收藏
页码:350 / 368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71 条
[1]  
主观证明责任逻辑的中国解释.[J].霍海红;.北大法律评论.2010, 02
[2]   证明责任概念的分立论——基于中国语境的考察 [J].
霍海红 .
社会科学, 2009, (06) :95-103+189
[3]   诉权理论的发展路向 [J].
丰霏 .
中外法学, 2008, (05) :750-767
[5]   论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 [J].
汪渊智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3) :49-52
[6]   论诉讼时效客体 [J].
张驰 .
法学, 2001, (03) :52-59
[7]   关于诉讼时效的几个问题 [J].
彭士翔 .
学习与辅导, 1987, (04) :6-7
[8]   中国廿世纪政治与西方政治学 [J].
邹谠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86, (04) :19-23
[9]  
俄罗斯民法.[M].黄道秀; 编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10]  
民事程序法研究.[M].张卫平; 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