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期刊
论文检测
AIGC检测
热点
更多
数据
2017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被引:13
|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方惠
[
1
]
刘海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不详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刘海龙
[
1
,
2
]
机构
: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
不详
来源
:
国际新闻界
|
2018年
/ 40卷
/ 01期
关键词
:
元传播;
浅描;
集体记忆;
情感;
劳动;
D O I
:
10.13495/j.cnki.cjjc.2018.01.002
中图分类号
: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汇集了2017年发表于两岸三地中文学术期刊的数百篇传播学研究,以问题意识、研究取径、研究结论为筛选标准,兼顾主题聚类,从中遴选出十个板块进行整合与综述,分别为:元传播、经典理论再研究、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研究方法论、概念与话语分析、集体记忆研究、思想史视域中的媒介技术、社会抗争与情感研究、劳动研究、政治传播、科学传播。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37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45 条
[1]
“可见的”共同体:报纸与民族国家的另一种叙述
卞冬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卞冬磊
[J].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2)
: 34
-
52
[2]
社会抗争中理性与情感的选择方式及动员效果——基于十年120起事件的统计分析(2007-2016)
郭小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郭小安
[J].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1)
: 107
-
125
[3]
议程设置理论在北京的一次检验——基于CGSS(2013)数据的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阳
[J].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0)
: 77
-
90
[4]
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
潘忠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
潘忠党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晔
[J].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0)
: 91
-
124
[5]
互联网的非线性传播及对其的批判思维
陈力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力丹
[J].
新闻记者,
2017,
(10)
: 46
-
53
[6]
中国互联网的深度研究[J]. 杨国斌.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7(01)
[7]
以何为“新”? “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J]. 潘忠党,刘于思.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7(01)
[8]
回应、缺席、放大与变异:政府议程与媒体议程关系研究——基于2013—2016年“两会”养老话题的分析[J]. 李红艳,葛瑶.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7(01)
[9]
意义生产的“圈层共振”:基于建国初期读报小组的研究
周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周海燕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
(09)
: 27
-
38
[10]
以数字标识“记忆之所”——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个案研究
黄顺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黄顺铭
[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
24
(08)
: 15
-
37+126
←
1
2
3
4
5
→
共 45 条
[1]
“可见的”共同体:报纸与民族国家的另一种叙述
卞冬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卞冬磊
[J].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2)
: 34
-
52
[2]
社会抗争中理性与情感的选择方式及动员效果——基于十年120起事件的统计分析(2007-2016)
郭小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郭小安
[J].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1)
: 107
-
125
[3]
议程设置理论在北京的一次检验——基于CGSS(2013)数据的研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阳
[J].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0)
: 77
-
90
[4]
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
潘忠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传播艺术系
潘忠党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晔
[J].
国际新闻界,
2017,
39
(10)
: 91
-
124
[5]
互联网的非线性传播及对其的批判思维
陈力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力丹
[J].
新闻记者,
2017,
(10)
: 46
-
53
[6]
中国互联网的深度研究[J]. 杨国斌.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7(01)
[7]
以何为“新”? “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J]. 潘忠党,刘于思.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7(01)
[8]
回应、缺席、放大与变异:政府议程与媒体议程关系研究——基于2013—2016年“两会”养老话题的分析[J]. 李红艳,葛瑶.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7(01)
[9]
意义生产的“圈层共振”:基于建国初期读报小组的研究
周海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周海燕
[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
39
(09)
: 27
-
38
[10]
以数字标识“记忆之所”——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个案研究
黄顺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黄顺铭
[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
24
(08)
: 15
-
37+126
←
1
2
3
4
5
→